慢性肥厚性鼻炎由一般性鼻炎迁延不愈、病变升级而来,虽与其他鼻炎存在相似症状(如鼻塞、流涕),但因其鼻腔黏膜已发生不可逆病变,诊断需抓住“质的差异”。精准识别肥厚性鼻炎是后续规范治疗的前提,以下从“鉴别特点”与“专业检查”两大维度,详解诊断关键:
一、抓住与一般性鼻炎的“本质区别”
诊断肥厚性鼻炎的第一步,是明确其与一般性鼻炎(以慢性单纯性鼻炎为代表)的核心差异——病变是否可逆,具体可通过两大特征区分:
黏膜状态:从“可逆水肿”到“不可逆肥厚”
一般性鼻炎的鼻腔黏膜多为暂时性充血水肿,经规范治疗后可恢复正常形态与收缩功能;而肥厚性鼻炎的黏膜已发生纤维组织增生,形成实质性肥厚,即便炎症暂时缓解,黏膜也无法回归正常状态,这是两者最根本的病理区别。
症状特征:从“间歇性”到“持续性”
一般性鼻炎的鼻塞多为间歇性(如白天轻、夜间重)或交替性(侧卧时下侧鼻塞),鼻涕量较多且偏清稀;肥厚性鼻炎则以持续性鼻塞为典型,鼻涕粘稠且量少,常向后倒流至咽喉(即“鼻后滴漏”),同时伴随嗅觉明显减退、闭塞性鼻音等更严重的症状,这些症状不会随体位变化或短期护理缓解。
二、专业确诊:鼻内镜检查是“金标准”
仅凭症状鉴别不足以精准诊断,需借助专业医学检查,其中鼻内镜检查是目前确诊肥厚性鼻炎最可靠的手段:
检查原理与优势:鼻内镜是配备冷光源与高清放大镜像的硬性内镜,可深入鼻腔从前至后清晰观察鼻腔解剖结构——包括下鼻甲、中鼻甲的形态(是否呈结节状、桑椹状肥厚)、黏膜颜色(是否呈暗红色、失去光泽)、鼻道内是否有粘稠分泌物,以及鼻窦开口是否通畅等。相较于传统前鼻镜检查,鼻内镜能规避视野盲区,精准捕捉黏膜细微病变,为诊断提供直观依据。
诊断依据:通过鼻内镜检查,若发现鼻腔黏膜呈弥漫性或局限性实质性肥厚,下鼻甲前端、后端及下缘明显增生,黏膜对血管收缩剂(如麻黄碱)反应迟钝或无反应(一般性鼻炎黏膜对收缩剂反应敏感),结合持续性鼻塞、嗅觉减退等症状,即可确诊为慢性肥厚性鼻炎。
三、就医提示:出现这些症状需及时检查
当鼻子出现持续性鼻塞超过2周,且伴随鼻涕粘稠倒流、嗅觉明显下降、说话带闭塞性鼻音等症状,尤其是此前有慢性鼻炎病史且症状逐渐加重时,需警惕已发展为肥厚性鼻炎。此时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耳鼻喉科就诊,通过鼻内镜检查明确诊断,避免因误诊或延误治疗导致鼻甲骨增生、
鼻窦炎等更严重的并发症。
精准诊断是阻断肥厚性鼻炎进展的关键。只有分清“可逆炎症”与“不可逆肥厚”,通过专业检查明确病变程度,才能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,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,或是想获取专业的治疗建议,可
点击在线咨询医生,或拨打仁品咨询问诊电话:
025-85262032,会有专人为您答疑解惑,网上预约还可享受挂号优惠!